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1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副刊
2018年01月24日

长河源

汪维春

巍巍大别山主脉多丛山脉以南、皖西南边陲,有个不曾寂寞而又古老、神奇、美丽的地方——长河源。

长江支流皖河水系主源之一长河的发源地,位于河图镇金杨村黄茅尖(黄梅尖),谓之长河主源头。麻滩河、冶溪河也是长河的源头河。因此,“长河源”现为岳西县店前镇、白帽镇、冶溪镇、河图镇、古坊乡四镇一乡所在地。其四界:东与田头乡、五河镇、来榜镇、和平乡接壤;北与包家乡毗邻;西北与湖北省英山县交界;南与太湖县相连。长河源区东界距岳西县城40公里。这里总面积约700平方公里,却集数十座海拔五百米以上山峰、数片面积不等的水域于一体。长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存良好,其东北部多高山峡谷,森林稠密,盛产木材;其西南部则丘陵、畈区、水乡兼有,稻麦两熟,农作物优质高产。

长河源名胜古迹丰富神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据传,汉武帝(刘彻)元封五年(公元前115年)南巡封岳时,于多枝尖之南面的母皖山设坛(设明堂)封古南岳,因此母皖山得名“明堂山”。唐代大诗人李白经司空山进入明堂山结庐而居,并留下了“天上光明”的名句。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采药明堂山麓“百药埫”。明末荆王反清,建金銮殿于朱岚川。本地有黄信一、周玺、刘思翥、汪芸章、王大枢、胡汉三、余谷章、徐焕等诸多历史名人。

长河源是革命老区、红军之家,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点地区。1930年“金龟畈暴动”。1933年建立“土门支部”。1934年红25军进驻上坊田,开辟游击根据地。1935年初,中国工农红军第28军在长河源附近凉亭坳汪胡氏宗祠重建,并在这里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建山林医院、办红军小学。

长河源,意即长河的源头。皖河,长江支流。皖河上游由长河、皖水、潜水三大支流组成,岳西西南片一般认为长河为正源。长河发源于岳西境内黄梅尖(俗名黄茅尖)南麓。黄茅尖坐落在河图镇北部边缘,海拔1693米。在黄茅尖高处腹部多有山泉水涌出,称为黄茅尖山泉。泉水在高山出源后,在山间流成——泉河——银河——店前河——注入长河。

皖河在安庆(安徽建省后首个省政府驻地)汇入长江。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长河源,不仅是峰峦叠嶂,溪曲谷幽,更重要的还在于这里是母皖山所在地。因此,有人称长河源是皖山、皖水(源自隔潜水相望的黄毛尖南麓,皖河源头之一,衙前河即为其中一段)、皖省之“三皖胜地”。

长河源是一处神奇而又秀美的山川,明堂山、司空山、金龙山、妙道山、银龙河,简称“四山一河”,都是风景名胜区。区内不仅物种丰富,而且景观千姿百态,飞禽走兽出没其间。这里具有良好的绿色生态,充分展现了长河源的雄伟、壮丽、神奇、柔美。长河源以中高山地为主,兼有丘陵、盆地、平畈区,缺少较为宽阔的水面。奇峰争雄、峡谷幽深、潭瀑百态、奇松怪石。长河源具有典型的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植被覆盖率高,是大别山中一颗最为璀璨的生态明珠。

山青水绿红土地,万紫千红总是春。长河源红色文化丰富多彩,绿色文化得天独厚,文明与生态融合,传统与时尚交错,红色与绿色文化源远流长。走进长河源,犹如翻开无字之书,自然、深邃、神圣,这些,赋予了长河源名胜与传奇。黄茅尖耸立北隅,长河之源。司空山翘首南天,一柱擎天。明堂山安居中堂,千山拥拜。金龙山、妙道山雄踞东方,天然屏风。花尖、羊角尖横亘吴楚,扼守西门。四围拱卫,形成一片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的长河源风景区。

丰厚的红、绿文化资源,是长河源魅力所在。进入新世纪,优质的生态环境资源,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显现出更大开发潜力。至今,岳西已建成明堂山、天峡两个国家AAAA级风景区,投资50亿元修建司空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金龙山风景区、以红28军重建地——凉亭坳为中心“传承红色基因基地”亦即将建成。

生态文明是长河源的精华。最美的风景就在我们身边!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