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文旅融合 加快打造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专访县文旅体局党组书记余灿黎
县文旅体局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云上岳西,康养福地”特色品牌,唱响“夏天喝稀饭不淌汗的地方”的美誉。推进文旅集团实体化运作,全域旅游短板逐步补齐,岳西现有4A级景区6家、省级避暑旅游目的地8处,连续4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连续3年入选“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列入首批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名单;“一宅两院”模式全省推广,成功创建安庆市首个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图书馆、文化馆新馆建成开放,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6个;现有非遗56项,其中国家级2项;岳西高腔传承中心获评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优秀团队、县文化馆荣获“全国红领巾中队”称号;4处红色旧址列入省15条红色研学线路。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完成“15分钟健身圈”建设,实现24个乡镇“三个一”全覆盖;成功承办国家级体育赛事5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优质文化生活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岳西县文旅体局将积极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深入挖掘司空山文化,推进司空山文旅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一体推进岳西高腔、桑皮纸制作技艺等非遗保护、传承、利用、研究、传播工作,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建好用好博物馆、非遗体验点、各级文保单位等,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讲好岳西故事。
推进红色保护和利用一体化建设。传承“山红、水红、人红,连土地都红三尺”的红色基因,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红色资源,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积极申报革命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好国家、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造长三角红色旅游疗休养目的地,以“红色+康养+民宿+自媒体”等,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深化文旅融合多元发展。做优乡村休闲、康养度假、红色研学等旅游品牌,加快发展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新场景,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拳头产品。全面融入“大黄山”建设,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大黄山建设和十五五规划重点项目库并深入推进实施,着力推进天悦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石关农文旅示范区等创建工作,深化“四季营销”举措,擦亮“清凉”“康养”“红色”品牌。大力推进群众体育发展与和美乡村建设有效结合,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赛事运营机制,打响岳西体育赛事知名度,促进体旅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