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要闻
2025年07月23日

共富路上巾帼红

储珊珊在挑选新鲜果蔬

高考放榜,“锅巴姐”背上的小女孩高分揭榜。17年的苦乐年华,被这张骄人成绩单具象化了。犹记2009年,岳西街巷,80后储珊珊背着刚满周岁的女孩王子墨,推着吱呀作响的自行车沿街叫卖。车后座捆着的竹筐里,是刚出锅、金黄酥脆的手工锅巴。而今,储珊珊从一宝到三宝,从自行车到大豪车,从破旧小厨房到占地3000平方米的四层厂房,从单一的锅巴摊到茯苓糕和家庭农场综合体,这位乡村振兴的操盘手,将时间裂变为一个个经济实体,带领20多位留守妇女,矢志不渝奔赴兴农共富的振兴之路。

背娃叫卖,街头巷尾家的味道

“怀第一个宝宝时,特别馋奶奶柴火灶煮糯米饭留下的锅巴。”储珊珊回忆道。那用小火烘焙、锅铲铲出的锅巴,嘎嘣脆、口口香,是街坊邻里的心头好。曾在酒店工作的她灵光一闪:用奶奶的古法配方,能否打开大别山休闲零食市场?行动派的她与丈夫王国芳在奶奶的指导下反复试制,在家乡开启了创业路。

咸肉、绿豆、糯米为基,无添加、非油炸——她打造的锅巴契合了现代健康需求。孕肚高挺仍骑车叫卖,深夜守候只为调整出完美酥脆,甚至临产前几小时仍在赶制……这份对祖辈味道的坚守,让“家的味道”香飘街巷。顾客的不断复购坚定了她的信心。

销售中,储珊珊敏锐捕捉时代脉搏,在岳西零售业尚未涉足电商时,储珊珊夫妇毅然入驻淘宝、抖店。夫妻二人身兼数职,24小时待命,硬是将“珊珊锅巴”通过电商从山城推向了全国,线上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放炮瓜”到茯苓糕的乡土创新

储珊珊笑着从箩筐里扒出一个小青瓜。这是省农科院推荐试种的新品种——秀丽小吊瓜,皮薄如纸,瓤甜如蜜,磕碰易裂的“嘭嘭”声被珊珊戏称为“放炮瓜”。

“珊珊锅巴”独树一帜,在坚守锅巴主业的同时,夫妇俩共同承包30亩山地,坚持有机种植。部分作物供给自家食品厂,其余则直接销售。“蔬菜有小时候的味道!”顾客的感慨和村民领工资时的笑容,让她深感脚下的泥泞已化作沃土。

农场经营不易,靠天吃饭常遇亏损。2022年,丈夫王国芳决定升级设施农业改善管理。然而,珊珊突患脑膜瘤,需赴上海手术。治疗期间,夫妇俩心系农场,通过手机远程指导,硬是做到了治病、农活两不误。

大病初愈的珊珊在盘点家乡特产时,岳西“江北药库”的美誉和入选国家地理标志的茯苓吸引了珊珊。眼看家乡好药材未得善价,她决心以岳西茯苓为原料,推动三产融合。从出土、削皮、晾晒到研磨,全程把控无硫工艺。历经上百次试验,融合传统与健康的茯苓糕终于诞生。

这款养生糕点一推出,便吸引了90后“茯二代”、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刘同钧。试吃满意后,他利用人脉推荐给高校师生及朋友,收获积极反馈,回购率大增。家庭作坊与现代传播力量联手,让土气的茯苓糕焕发新生机。

“一个人”到“一群人”的振兴路

“跟着珊珊干,有奔头!”乡亲朴实的评价,是她最珍视的勋章。盛夏,珊珊白天农场里采摘,晚上到岳西街头摆摊,她挥汗如雨,只为将一筐筐果蔬及特产变成实实在在的票子,以改善家庭生活,发放工人工资。家有长女初长成,从“锅巴姐”背上独立出来的王子墨,高考结束不玩手机不出去旅游,而是主动与妈妈选边站队。地摊前脆生生地吆喝,是对妈妈劳累的心疼和“妈妈味”产品的自信。

创业是艰辛的,创业成功的储珊珊从未忘记来时路:她吸纳数十名留守妇女就业,让锅巴技艺传承与家庭增收同行;家庭农场带动近20户村民致富;即将投产的茯苓糕项目,正虚位以待更多乡亲。从“最美岳西人”到“安庆市三八红旗手”,从创业奖杯到顾客口碑,每一份荣誉都凝聚诚信品质。十七年风雨兼程,她的创业路早已超越个人奋斗,汇入乡村振兴的洪流。

一片金黄锅巴,一块养生茯苓糕,一筐有机时蔬——它们承载的不仅是匠心与乡愁,更凝结着乡土创新的蓬勃力量。正如储珊珊所言,顺应时代、转变思路,事业方能长青。未来,她将继续以脚下热土为纸,以赤诚匠心为笔,在大别山深处,书写更多关于坚守、创新与共富的温暖篇章。

(程乔霞)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